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品课程 >> 现代企业理论 >> 课程内容 >> 教学大纲 >> 正文

《现代企业理论》教学大纲

作者: [发表时间]:2016-12-06 [来源]: [浏览次数]:

现代企业理论教学大纲

(2016年秋季)


课程: 现代企业理论(Modern Enterprise Theory

授课教师: 叶文洁

答疑时间:事先预约

办公室:29513

                         E-mail: liulijun2823@163.com

课程类别: 学科共同课

课程安排说明:            201698日—20161231

周二:08:0009:30              

教室:7-112

课程调整:暂无。

期终考试时间:14—115之间。


教学课时数: 2 × 17 34课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共同课)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卢现祥、朱巧玲主编,《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参考书目:吴申元: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

范明,牛刚:现代企业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杨瑞龙、杨其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Martin Ricketts,《企业经济学--企业理论与经济组织导论》,人民出版社,2006

高德程:《现代公司里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刘汉民:《企业理论、公司治理与制度分析》


参考专业刊物:《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等。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共同课,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讲授课程,主要着重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此外,管理学原理也是学习本课程的必备知识。


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使学生对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等有深入的了解。要求学生在掌握制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经济活动和制度变迁问题。本课程除了教授相关知识外,还旨在培养学生辩证性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理论基础。

课前预习

由于本课程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考核形式

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平时成绩、小论文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当堂测验、课后作业、小组专题汇报(专题由老师指定也可学生自己确定)及考勤五部分组成;小论文则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小组调研的结果和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理论,写一篇分析报告;期末考试为开卷考试。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                           40%

小论文/期中考试                     30%

期末考试                            30%


试卷结构

论述题                             50%

案例分析题                         50%


学术诚实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现代企业理论教学要点


第一章 导论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框架。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初步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它与新古典经济学和旧制度经济学的区别。

   2.了解制度的分类、功能及起源。

3.理解制度在企业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4. 了解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章 人类行为

   1.了解新古典经济理论对“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2.理解理性的经济学含义和形式。

   3.掌握有限理性的内涵、根源、形式和局限。

4.理解行为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目标、有限理性、行为规律、心理规律的研究。

5.掌握制度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第三章 相互依赖、合作与互惠制度

   1.了解相互依赖产生的原因。

   2.理解社会资本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3.理解合作剩余的概念,合作出现的条件及合作与制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互惠制度的含义、形成动力、与交易的区别及途径。

5.了解强互惠的概念。


第四章 交易费用理论


1.了解交易的定义、维度、类别。

2.理解交易费用的概念、类型、存在原因及测量层次。

3. 掌握有关企业形成的理论。

4. 掌握企业边界的相关理论。



第五章 产权理论

1.了解产权的内涵、构成与分类。

2.理解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3.理解产权的起源与保护。

4.掌握科斯定理。

5.掌握企业产权的概念、配置及不同企业制度下的产权设置特点。


第六章 契约理论

1.了解契约的概念、特征、起源、原则、功能、分类和履行方式。

2.理解古典契约理论的特征与不足。

3.理解新古典契约理论的特征和三个模型:卖者喊价模型、重订契约理论和阿罗——德布鲁范式。

4.掌握委托代理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 团队生产理论

1.了解团队生产的概念,理解团队生产中的道德风险。

2.掌握奥尔森的团队生产理论。

3.掌握企业的性质。

4.掌握机制设计的主要内容:市场机制、专门的监督者、监督者的权利束、合伙制和忠诚。

第八章 公司治理理论

1.了解公司的由来、含义、实质以及与企业的区别

2.了解公司治理的起源。

3.理解公司治理的概念、本质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4.掌握公司内部横向结构与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股权结构与治理、董事会构成与公 司治理、经理结构与公司治理。

5.掌握公司纵向关系治理包括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经理与员工、员工与股东。

6. 重点掌握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包括委托代理问题的概念、形成原因、类型及激励机制设计。

7. 重点掌握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及英美公司与德日公司的治理模式比较。

8. 理解外部竞争压力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第九章 资源与能力理论

1.了解资源观的假设。

2.理解资源、能力及知识的概念,以及这三者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

3.重点掌握资源的特性,以及资源的VRIO模型。

4.了解不同领域(人资资源的角度、组织制度、资源网络角度、组织本体论和智能与竞争优势)对资源观的探究。

5. 理解资源观的局限性


第十章      企业家理论

   1.了解企业家的概念。

   2.理解不同学者(马歇尔、奥地利学派和Knight)的企业家理论。

   3.掌握企业家学习曲线与自我甄别,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性质。

4. 掌握人力资本与代理问题。

5. 掌握新企业的形成与演进,包括新企业的起源、演进及成长的社会条件。


第十一章 集体行动与制度选择

1.了解集体行动的研究意义,理解集体选择的基本要素及特征,掌握影响集体行动的因素。

2.掌握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与自组织理论。

3.掌握集体行动的两类问题:搭便车与寻租行为。

4. 掌握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对制度的影响。

5. 理解利益集团与政治行动间的关系,包括利益集团对政治行动的需求、政治行动的成本及最优规则的选择。

6. 掌握集体行动困境对制度的性质、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制度的效率的影响。


第十二章 国家理论

1.了解国家的定义、国家的“三只手”、及国家的四大职能。

2.掌握诺斯的国家理论,包括国家的特征、起源、国家模型及诺斯悖论。

3.掌握巴泽尔的国家理论,包括国家起源和演变的三个重要观点。

4.掌握诺斯国家理论与巴泽尔国家理论的异同点。

5.掌握奥尔森的国家理论。

6.掌握强化型政府的相关知识,包括国家作用的“本质两难”问题、经济成功的必要提条件、强化的市场型政府的产生条件。

7. 理解地区之间的竞争和国家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第十三章 制度演化与变迁的博弈分析

1. 了解凡勃伦、哈耶克、熊彼特和肖恩的制度演化思想,及诺斯后期的制度演化思想。

2. 理解制度演化的四个层次。

3. 掌握制度形成的三种机制:自然演化论、认为设计论、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的结合。

4. 从博弈论的视角理解制度与制度的起源、制度与博弈规则间的关系及制度实施的条件。

5. 理解制度的多样性以及出现制度多样性的原因。

6. 掌握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包括制度的供求分析和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7. 了解路径依赖的概念与起源,掌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第十四章 技术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1.掌握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分类,理解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

2.了解技术创新演化的相关研究模型:纳尔逊、温特的技术创新演化模型、多西、希尔弗博格和奥森尼戈的技术变迁模型。

3.掌握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掌握经济增长理论中对待“制度作用”的三种观点。

5.重点掌握制度的四大经济功能。

6.了解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作用。

7.掌握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的关系。

    8.掌握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以及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联系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