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工商管理系商军、陆卫群老师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作者:商军 [发表时间]:2015-09-02 [来源]: [浏览次数]:

8月22至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创办于1900年,每5年举办一届,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盛会,向来有历史学“奥林匹克”之誉。本届大会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和山东大学承办。本届大会有来自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发来贺信,指出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密切关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习主席的贺信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与会各国专家的殷切希望,引发学术界高度共鸣。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式上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致辞。她指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追求和平的发展史、互学互鉴的交流史,塑造了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形成了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她希望各国学者交流对话、传承创新,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分别作了演讲,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国际历史学会副主席茜尔达•萨波托、皮姆•邓波尔,秘书长罗伯特•弗兰克。会议期间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分别举办了盛大的招待宴会。

本届大会首创举办卫星会议,分别在济南、青岛、泰安、淄博、济宁、聊城6个历史文化名城探讨“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青岛的城市化与国际化”、“全球视野下的泰山文化”、“蹴鞠与齐文化”、“儒家文明与当代世界”、“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等议题。本届大会还举行两个平行会议,包括教育部历史学专业指导委员会2015年会暨全国高校历史系主任联席会议、2015全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大会设置了“研究生墙报展”等内容,旨在展示青年一代历史学者的风采。在会议保障方面,山东省政府要求会议举办城市各生产企业限排减排,以保证天空的“会议蓝”。

大会期间,位于济南山东大厦、南郊宾馆的主会场安排了主题研讨、专题讨论、联合讨论、圆桌会议、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会议等不同形式共计170多场/次的会议,总计有约660篇的论文被安排发言(根据大会会议手册统计),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的论文有30多篇,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8所中国大陆院校;我院工商管理系教师商军与陆卫群合作的论文《中国的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的一种特殊类型》被安排在“历史在旅游中的应用”专题会议上发言,论文以井冈山为例探讨了历史事件对旅游消费者与地方经济的影响;除此,应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政府邀请,商军、陆卫群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在聊城举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卫星会议-运河文化与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宣读了他们合作的另一篇研究报告--《大数据视角的运河文化遗产节事旅游开发定位研究》,报告受到与会学者与官员的好评,并引起热闹讨论,《聊城日报》的报道认为“通过大数据的视角,将聊城的运河文化遗产开发进行了市场定位,并提出了聊城节事(节庆、事件)开发的8个原则,更具有创新性和操作性。”(来源:聊城日报2015年8月25日)

我系参会的两位老师认为,通过参加大会,不仅聆听了各国学者的精彩演讲,学习了很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而且通过会议发言与思想交流,开阔了的学术视野,有助于未来科研与教学的全面发展。诚如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利亚塔•希塔拉所言,“依我之见,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面对面交流”。

第22届历史科学大会CCTV新闻联播报道:

http://tv.cntv.cn/video/VSET100034782842/32755478c6a949f4b340fa792eb19fe5

第22届历史科学大会《聊城日报》报道:http://www.lcrb.cn/focus/20150825/27511.html

第22届历史科学大会聊城电视台新闻报道:http://tv.lcxw.cn/html/ilc/1657.html